完美主義
在台灣有許多人受完美主義之苦。首先,我要說的是,根本沒有所謂完美這回事。它根本不存在,就算存在的話,每件事物也不會再比它的現有狀態更加完美。信仰是一種完美主義,堅持完美的想法是許多心理疾病的問題核心。這些心理疾病包括社交恐懼症、一般焦慮症、神精性厭食症、強迫行為(總是緊張地要把事情做得很完美)、沮喪(因為無法獲得完美或不能成為十全十美的人而覺得沮喪的人)。即使當事人沒有這些症狀,完美主義的想法也會帶來挫折感及失望,最後導致孤獨及怨恨。因為無法 做到「十全十美」(哈,根本不存在的事),他因而不斷地感到挫敗,或是感到失望,而當他獲得那份完美的感覺後,卻隨即發現那並不完美(從來就不曾完美)。因此,完美主義者有許多不安的舉動。舉例來說,他們總是想要控制別人和控制場面,而當失控時(通常如此),他們會感到挫敗或失望,開始嘮嘮叨叨的抱怨,或是轉移注意力去尋找其他能使他們成就完美的目標。正如我們常說的:「外國的月亮總是比較圓」一樣。而有些完美主義者會完全放棄,什麼也不做,變成低能兒一樣。通常這些缺少自信及自尊的人會認為他們自己永遠無法達成完美的理想,那又何必嘗試?也因此,他們連試也不試。他們的處境非常的可悲,因為他們相信以下荒謬的事:1) 我沒用,2) 有十全十美的東西。這兩項謬論相輔相成,也就是說他們會認為自己沒用,因此配不上任何十全十美的東西。你看,我做事做得不夠完美,也得不到完美的結果,因此我一定是個沒用的人。到最後,這些人變得孤獨寂寞,因為他們從未對自己或別人滿意過。當他人厭煩於討好完美主義者後,他們會放棄並到別處尋找其他人的讚美及支持。這些完美主義者因而充滿怨恨。多年後,由於他們經歷了太多挫折與失望,他們開始憎恨這個世界及他人。記住:「外國的月亮總是比較圓」。因為,他們認為總會有人能獲得完美,但這個人卻不是他們,憎恨因而產生。情何以堪啊,但這是太堅持完美主義想法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狄老師®藉由催眠及NLP®把新的更有用的想法灌輸於這些人的腦海中,並且給他們一大堆功課,最終的目的是要將這些完美主義者導向一個更舒適和令人滿意的人生。我所能做的是「現在就開始吧!」要讓你未來的日子更快樂,今天就開始吧!
Since September 7,
2004
|